旅行的记忆

□李荣华


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博闻广见,对于一个有心人,确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。不曾读书破万卷,腿脚却勤快的我,不知走过几个万里路了。那漫长的旅途,主要是在西藏高原上,到过各个地市和90%以上的县,走过川藏、青藏、新藏和滇藏四条公路。经历过坦途、山道、荒野、草原;乘大车、小车,骑马、步行。近日,又从长沙到拉萨,在火车上困顿了四十九个多小时,第一次品味了青藏铁路通向西天佛地的遥远。

旅途上,度过了多少个难忘的日日夜夜呵,又留下了多少彩色的记忆。

喜爱旅途的风尘和颠簸,想必是出于热爱自然的禀性。热爱和赞美自然,是一个古老、时髦和永恒的话题。旅行在高原上,你不必去寻找自然,自然早已饱和在你视觉所及的空间里,您自己也成为自然。

绿色的记忆里,是南部边境门巴、珞巴、夏尔巴人居住的青山绿水。那松涛,那清泉,那满山遍野的杜鹃,无边青绿中点点耀眼的红;白色透明的记忆里,是在喜玛拉雅山脉的雪原上,那冰清玉洁的山峰,玲珑剔透的冰瀑,乳白静谧的冰河……更多的,是那种阔大苍凉的黄棕、赭色的山脊,旷野上的不毛之地,宽广河滩上苍白的砂碛,荒坡上昔日城堡的断壁残垣……使人如身临干旱的阿拉伯,中世纪的埃及,一种异邦的恍若隔世的感觉。奇妙的是,驱车一日,可以通过好几个气候带,好几个季节——早晨从风雪弥漫中唏嘘上路,傍晚就进入了拍手称奇的亚热带地区了。

综合高原风景的性格,狂放中不乏纤巧,疏朗中也有深沉。那种阔大,使你感到敬畏,却并无谦卑之感;每想到大自然固然伟大,但毕竟是无意识无知觉的,而人却可以超然物外,去欣赏它,描绘它,按照自己的意志赋予它人格,或者并非异想天开地想要改造它,你就不能不感到作为人的自豪啦。

热爱旅行,也是想在广度上更多地接触社会,了解风土人情,哪怕只是浮光掠影。民族既相异,其历史、文化、风俗和心理素质也有所不同。不满足于现成的文学作品所描绘的,我想要自己去踏勘,去采访,去结识许多素昧平生的异民族的人们,去了解许多奇妙无比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。在藏南,有关于藏族的起源的传说,那大大被简化了的历史:只是由于一只猴子和一位罗刹女的结合,便繁衍而为藏族;有名噪数百年的吐蕃王朝兴衰的编年史;有关于文成公主的种种不见经传的奇特而动人的历史。处处是古迹的传说,你仿佛在浏览历史。从纵的方面了解历史,从横的方面了解现实。自然、社会、人,昨天与今天,浑然一个有机的整体。

从何时起,萌生出做一个边塞诗人的热望呢?也许就在旅途上吧。真正的边塞诗人——从内容到形式,从感情到韵味。忸怩做作,无病呻吟,与高原的脾性显然格格不入;纤丽华美,细腻温柔,也许只适用于某些特定环境。怀着贪婪急切的心情,力求更多更深地吸收和理解,力求使自己的思想、感情和表达方式都能与视野中的一切相和谐。没有什么现成道路可走,愿旅行的足迹能伴我抵达渴求的目的地。雪山的辉煌,山野的粗砺,草原的博大,地平线的延长,天地悠悠,山河苍苍,林木森森,小溪湍湍,都一齐涌往笔下吧。

在旅行中,人也变得单纯而富于幻想。脱离了繁忙的工作和琐碎的家务,便立即感到释放和解脱的快意。乱七八糟的念头都留在家里,一身轻松地上了路。车窗外是旋转着后退的景物,脑海里是不召即来的意识的流动。随意地看着,随意地想着。最美妙的,要数骑马漫游草原。阔而平的大草坎上,宝蓝色的天空格外低,云彩格外清爽,太阳就在你头上明晃晃地照着,你策马缓行,不妨东张西望,或沉思默想;你微笑,自语,或大声歌唱……不要紧,那天空、云彩、太阳,大草原,以至时空,都是属于你的。

旅途上也有艰辛。雪封山,路塌方,在冰道上走险,在雪山上抛锚,在没膝深的雪窝里跋涉,脸被雪的反光揭去了一层层的皮……也有叫苦不迭的时候。可是更多的,却是回顾走过的路,一种作为征服者的豪情便主宰了心绪。旅行,宛如人生中的进行曲,雄壮、豪迈、富有激情。

作者单位:湖南省网通公司